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 社会焦点

“江南刘三姐”朱娥荣

2016-04-23 13:27 来源:浔阳晚报

   [九江新媒体JJXMT.CN] 在九江的舞台上,经常有一位六旬老人的身影出现,她登台后一亮嗓子,台下顿时鸦雀无声,嗓音清亮的她将民歌唱得韵味十足,她的演出足迹遍及上海、武汉、南京等地。她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瑞昌牛歌的传承人朱娥荣。

 
  1

  悟性过人成台柱
 
  1952年,朱娥荣出生在素有歌舞之乡美誉的瑞昌市码头镇朱湖村,父亲是村里小有名气的民歌手,每逢村里有大小喜事总会唱上几曲。在父亲的熏陶下,朱娥荣也喜欢上了唱歌,每天嘴里总是哼个不停,就算手里端着饭碗嘴也停不下来。父亲发现女儿在音乐方面有天赋,就有意识地培养她,常常教她唱民歌。小小年纪的朱娥荣特别聪慧,基本上父亲只要教一遍她就会唱了。在朱娥荣12岁那年,父亲离开了人世,由于家境贫寒,朱娥荣9岁就辍学在家务农。年幼的朱娥荣帮着母亲扛起了家中的担子,小小年纪就在生产队放三头牛,年底可以挣些工分,她要做家务,还要带年幼的弟弟妹妹。但是苦中也有乐,她经常在田野中放声歌唱,朱娥荣现在唱的很多民歌都是放牛时跟村里的老人们学的。
 
  她长相俊美,而且天生一副好嗓子,在校读书时就是宣传队的文艺骨干,回乡后被选进了瑞昌码头公社文艺宣传队,这让爱唱歌的她有了更好的发展前景。她悟性过人,学唱样板戏,没老师教,就对着样板戏影片逐字逐句学唱。从未唱过京剧的朱娥荣,硬是凭着记忆把《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样板戏中各色人物的唱词一字不漏地记下来,把阿庆嫂、小常宝演得活灵活现,16岁的朱娥荣很快成为宣传队的台柱子。上世纪80年代初,朱娥荣所在的文艺宣传队组建了一个剧团到各地演出。她告诉记者,为了赶到演出地大家都是坐着拖拉机一路颠簸,剧团十几号人与道具一起挤在拖拉机上,到了目的地来不及歇口气就开始演出,有时一演就是一个月。虽然在乡村演出很辛苦,但是朱娥荣每到一处就认真学习当地民歌,博采众长,“那几年真是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但正是那几年我的演唱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2

  以勤补拙修短板
 
  虽说嗓音条件好,但是她毕竟不是专业的,而且读书不多,很多字都不认识。在上世纪70年代的一次文艺汇演中,朱娥荣演唱了一首赣南山歌《斑鸠调》,江西著名民歌手、九江市群艺馆干部徐嘉琪发现,她嗓音清亮、韵味十足。惜才如金的徐嘉琪认为朱娥荣是不可多得的乡土民歌人才,潜力深厚、前途不可限量,决定会同瑞昌文化部门对朱娥荣重点培养,让朱娥荣成为江西原生态民歌手,代表九江走出江西、走向全国。徐嘉琪介绍,朱娥荣对江西民歌的了解认识一切都从零开始,不认谱,硬是一个音符一个音符记,唱好每一首山歌必须先了解民歌的出处渊源,“懂其义、必解其意”。每一次汇演,每一次山歌研讨活动,徐嘉琪总是带上朱娥荣,让朱娥荣全方位了解地方民歌、江西民歌以及其他地域民歌的历史和演唱风格,增强朱娥荣对民歌的感悟,每到一地朱娥荣总是认真揣摩民歌的节奏、音符、音色和各地演唱风格。就这样,为了让自己的艺术之路更开阔,她学会了识谱,然后每天花大量的时间识谱、练唱,很快朱娥荣的歌唱事业步入了正轨。
 
  上世纪80年代,朱娥荣曾多次参加全国、省、市文艺会演和民歌演唱比赛。1980年6月,她参加由文化部举办的“全国部分省、市、自治区农民业余艺术”表演,在演出时,她的一首《香茶献给刘主席》迎来了众多掌声。同年,朱娥荣还参加了“歌颂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新面貌”的演出,她在人民大会堂演唱了瑞昌民歌《笑在脸上喜在心》、武宁民歌《我们山歌牛毛多》和兴国山歌《齐心合力建四化》等歌曲。其中《香茶献给刘主席》和《齐心合力建四化》二度选进中南海,向中央领导进行汇报演出。在演出结束后,《香茶献给刘主席》获得了优秀节目奖,朱娥荣也获得了“优秀演唱奖”的荣誉。
 
  1986年5月,朱娥荣演唱的《笑在脸上喜在心》再次参加了由文化部举办的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这首歌曲也获得了文化部、广电部颁发的“丰收奖”,当时《上海文化艺术报》还对朱娥荣进行了专题介绍。许多老艺术家在听取了朱娥荣的民歌演唱后,认为她表演真挚大方,乡土气息浓郁,赞叹不已,称她是“江南刘三姐”、“庐山脚下百灵鸟”。

  3

  为演出亏欠家人
 
  1975年,已经怀孕数月的朱娥荣为了不影响队里的排练,也为了不让台下观众看出自己怀孕,她用布把已经凸现的肚子勒紧,那时宣传队的人知道她怀孕了,却没有人知道她何时生小孩。在自己孩子要出生的当天,她才到队里请了假。“说来真对不起自己的大女儿,当时她生下来只有1500克,我以为她活不下来,没想到我的女儿能够坚强地活下来。”朱娥荣欣慰地说道。
 
  正是凭着对艺术的追求和热爱,她的唱功得到很大提升,在民歌界崭露头角。当时瑞昌剧团、九江市京戏团都向她伸出了橄榄枝,但朱娥荣考虑到这些年由于忙于工作而对家人有许多的亏欠,当时弟弟还小,家中还需要人照料,她放弃了一次又一次机会。“我欠家人的太多,当时一心为了事业,三个孩子全部丢给母亲一人照顾。我经常在外演出,好几次孩子生病了都不知道。丈夫工作忙,我欠他们太多了。”说到这里朱娥荣心里满是愧疚。
 
  几十年来,朱娥荣不图名利,她对九江民歌的无私热爱,为推进九江民歌在全国的地位做作了卓越的贡献,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民间艺术人才。2014年,九江市公布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朱娥荣成为瑞昌牛歌的传承人。(浔阳晚报 记者林静)

相关阅读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我是网站编辑,网站事务点我联系 - 提供新闻报料,点击这里联系我 - APP、微博、微信、新媒体业务合作点我

融合微信号、微视频、头条号等媒体号的九江地区门户网站! 九江视窗网 JJSCW.COM.CN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九江视窗传媒有限公司 - 赣ICP备13004140号 -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