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 社会焦点

茶中珍品 庐山云雾

2014-05-09 15:09 来源:江南都市报

良莠不齐的云雾茶市场让人真假难辨,本报记者教您如何甄别真假云雾茶,精选高山好茶

庐山云雾茶_副本.jpg

庐山云雾茶

庐山云雾茶茶园_副本.jpg

庐山云雾茶茶园

五老峰庐山凌霄云雾茶场_副本.jpg

五老峰庐山凌霄云雾茶场

五老峰下采茶忙_副本.jpg

五老峰下采茶忙

云雾:山中精灵_副本.jpg

云雾:山中精灵


  巍峨峻奇的庐山,自古就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称。在一年之间,庐山平均有180多天是被云雾缭绕着的。独特的景观,不仅为庐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更滋养出了十大名茶之一的“庐山云雾茶”,借一缕清香,吟茶赏雾,迷离之间,方能领悟这“雾中精灵”的妙处。

匡庐有名茶

    北临长江、南接鄱阳湖的庐山,主峰高耸入云,海拔1474米,群峰挺秀,林木茂密,泉水密布,云蒸霞蔚。文人墨客争相咏叹此山曰:“庐山秀美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山削出金芙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十大名茶之一的“庐山云雾”正产于这座名山里,古人将庐山云雾称为“闻林茶”,宋朝时它又被奉为“贡茶”。到了明代,因庐山的茶树生长在云雾缭绕的山腰间而得名“庐山云雾茶”,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庐山云雾茶是绿茶中的精品,其优点显而易见——绿润多毫,条纹秀丽,香气鲜爽持久,滋味醇厚甘甜,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齐。几百年来,它以“味醇、色秀、香馨、液清”8个字而享有盛名。

山水育好茶

    庐山种茶历史久远,相传始于晋代。据《庐山志》记载,在距今1800年前的东汉时期,佛教刚刚传入中国,当时庐山有梵宫寺院300多座,当时的僧人已经开始在庐山种植茶叶,据《庐山乃志》记载:“晋朝以来,寺观庙宇僧人相继种植。”当时,这里位于庐山汉阳峰下,叫做康王谷。在距今1000多年的唐代,被后人尊为茶圣的西江人士陆羽来到了这里,用这里的泉水烹煮茶汤,发现这儿的水用来煮茶,味道鲜香。后人在《茶经》中看到了他当时的记录,陆羽将天下评为二十水,其中庐山康王谷的泉水位居第一。名茶与好水相辅相成。庐山茶的品质,正是得益于庐山的自然环境和山间的泉水才越显高贵。而汉阳峰下这康王谷的水,却是因庐山中有了好茶才出名的。
    相传,庐山云雾茶最早是一种野生茶,后来名僧慧远将野生茶改造为家生茶。他曾以自种之茶款待好友,常话茶吟诗,叙事谈经,通宵达旦。到了唐代,庐山之茶已很出名了。“长松树下小溪头,斑鹿胎巾白布裘。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麋林鹤是交游。”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庐山香炉峰下辟园植茶种药时写下的名句。峰奇、山秀、茶香——庐山云雾,是美景之外,大自然赐予人们的另一件珍贵礼物。

云雾茶的传说

  关于庐山云雾茶的传说,在当地流传版本众多。
  而在当地流传最广的便是“鸟雀衔种”。传说孙悟空在花果山当猴王的时候,常吃仙桃、瓜果、美酒,有一天忽然想起要尝尝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喝过的仙茶,于是一个跟头上了天,驾着祥云向下一望,见九洲南国一片碧绿,仔细看时,竟是一片茶树。此时正值金秋,茶树已结籽,可是孙悟空却不知如何采种。这时,天边飞来一群多情鸟,见到猴王后便问他要干什么,孙悟空说:“我那花果山虽好但没茶树,想采一些茶籽去,但不知如何采得。”众鸟听后说:“我们来帮你采种吧。”于是展开双翅,来到南国茶园里,一个个衔了茶籽,往花果山飞去。多情鸟嘴里衔着茶籽,穿云层,越高山,过大河,一直往前飞。谁知飞过庐山上空时,巍巍庐山胜景把它们深深吸引住了,领头鸟竟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领头鸟一唱,其他鸟跟着唱和。茶籽便从它们嘴里掉了下来,直掉进庐山群峰的岩隙之中。从此云雾缭绕的庐山便长出一棵棵茶树,出产清香袭人的云雾茶。

庐山云雾茶鉴伪有标识

  早在1982年,江西茶叶评比中,庐山云雾就名列江西八大名茶之冠。同年,全国名茶评比中被定为中国名茶,名列全国“十大名茶”之六。然而,近年来全国各地茶品种风起云涌,不少新茶品牌异军突起,庐山云雾茶市场影响力越来越小。又加之每到庐山云雾茶春茶陆续上市时,市场上品种繁多的各类“庐山云雾茶”让消费者如同雾里看花,难辨真假。
    8日,记者搜索淘宝网时发现,在淘宝网等平台销售“庐山云雾茶”的卖家有几十家,茶叶价格从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从商户信息来看,这些商户有些是安徽、浙江一带的茶商,他们销售的所谓“庐山云雾茶”,勿庸置疑,绝大部分都是假冒的“庐山云雾茶”。因为他们的茶叶包装上,记者没有看到“庐山云雾茶”的证明商标,也没有原产地茶场的标识。
    近年来,我省九江周边一些地市的茶农,甚至安徽、湖北、浙江等周边省市,一些跟庐山“八竿子打不着”的地方,一些茶场生产的低端茶叶,也堂而皇之傍着“庐山云雾茶”名牌销售。不管是什么茶,他们都敢打着“庐山云雾茶”的包装销售。这种现象让庐山云雾茶口碑近年来受到巨大影响,甚至一些九江当地人都摸不清楚,究竟哪些是正品云雾茶。
    其实要鉴定“庐山云雾茶”的真伪,方法并不复杂,就是要看清其包装袋上是否有“庐山云雾茶”的证明商标。
  据了解,为了保护庐山云雾茶的品牌,保证云雾茶品质,维护消费者利益。2004年,九江市政府开始申报“庐山云雾茶”证明商标(以地理标志作为证明的注册商标),并注册成功。2005年,九江市又为庐山云雾茶申报了国家原产地保护产品。庐山云雾茶申报国家原产地保护产品后,认定了庐山区、九江县、星子县、庐山管理局的部分地方属庐山云雾茶的产区,生产的茶叶属庐山云雾茶。其他不属于庐山云雾茶的产区,生产的茶叶不能称“庐山云雾茶”。庐山云雾茶80%在九江市场上销售。
  据曾担任过九江市庐山茶叶科学研究所所长的孔令清同志告诉记者,在庐山云雾茶产区范围内,经过登记注册的茶场有30多家,通过QS认证(食品质量安全认证)的茶场有10多家。这些茶场各走各的路,相互竞争,没有统一的庐山云雾茶包装,业内也少有人关注整体品牌,导致了庐山云雾茶的质量标准不一。目前市场上的庐山云雾茶,有很多不是庐山云雾茶产区的茶叶。由于茶叶从外观上看都差不多,不是专业人士很难辨别真假。
  “有的企业生产庐山云雾茶有自己的标准,但大多数企业没有标准,连生产厂(场)家也很难说清何为正宗,何为不正宗。消费者就更是无法鉴别。”孔令清告诉记者。

高海拔才能产出好云雾茶

    庐山云雾茶的主要产区在海拔800米以上,包括含鄱口、五老峰、汉阳峰、小天池、仙人洞等地,这里由于江湖水汽蒸腾而形成云雾,常年云海茫茫,一年中有雾的日子可达195天之多。由于这里升温比较迟缓,因此茶树萌发多在谷雨后,即4月下旬至5月初。又由于萌芽期正值雾日最多之时,因此造就了云雾茶的独特品质。尤其是五老峰与汉阳峰之间,终日云雾不散,所产之茶为最佳。庐山山好、水好、茶也香,自古就有“峰奇山秀茶香”之说,若用庐山的山泉沏茶焙茗,其滋味更加香醇可口。
    好水出好茶,好茶多出在海拔高、温差大、空气湿润的环境中。庐山虽地处江南,但由于海拔高,冬季来临时经常产生“雨凇”和“雾凇”等现象,这种季节温差的变化和强紫外线的照射,恰利于茶树体内芳香物质的合成,从而奠定了高山出好茶的内在因素。所以,庐山云雾茶中含有较多的单宁、芳香油类和多种维生素。加工好的“庐山云雾”,一芽一叶,色泽翠绿。浸泡出的茶汤中,含有大量茶多酚和浸出物,高香持久。
    高海拔,无疑是出产优质云雾茶的先决条件。
    然而,庐山适合种茶的高海拔山脉屈指可数,对于寸土寸金的著名风景区——庐山来说,其又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国家级森林公园等诸多环保要求,“移一棵树都要经过国家林业部门审批”,因此,这么多年来,高海拔的茶园可谓寥寥无几。因此,也就注定了庐山云雾茶的产量珍罕。一款“圆通”牌的庐山云雾茶(九江人称之为茶科所云雾茶),其茶场位于庐山脚下的昌九高速通远互通口一带,还谈不上什么海拔,其云雾茶的市场价都要达到1600元一斤左右。
  对于庐山云雾茶未来的发展,有专家认为,庐山云雾茶既然申报了国家原产地保护产品,就必须要用统一的标准来生产庐山云雾茶。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庐山云雾茶的品质,也便于市场监管。同时政府要扶持行业龙头加工企业,实行“公司+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对庐山云雾茶进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并注册商标,统一包装,切实提高庐山云雾茶的产品品质和档次,实行优质优价。
  庐山区云雾茶协会负责人徐俊诚告诉记者:“想要继续发展庐山云雾茶,我们将扶持‘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更多的茶场发展可能是今后出路。并吸收外来资本,形成较大规模的茶叶产销形态,整合成统一的组织可以代表茶行业的不同声音,进行统一运作、集中优势、推出品牌。扩大庐山云雾茶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通过‘龙头’带动,以此为标准,严格采摘标准,提高加工技术,统一筛选标准,分出等级档次,提高茶叶品质。”
    庐山区云雾茶协会负责人徐俊诚给市民们鉴别真假云雾茶集提供了四个妙招:一看茶叶外形,庐山云雾明前茶外形芽肥绿润多毫,条索紧凑秀丽;二看茶汤色,庐山云雾明前茶汤色清绿带黄,因为庐山云雾茶芽茶的黄桐含量较高,叶再大一点的,汤色淡绿色。如果是夏茶或秋茶的话,则汤色微黄;三闻其香味、庐山云雾明前茶,茶气浓郁,带有兰茶香味,香气鲜爽持久;四看叶底,庐山云雾明前茶叶底嫩、绿、匀、齐!
 

相关阅读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我是网站编辑,网站事务点我联系 - 提供新闻报料,点击这里联系我 - APP、微博、微信、新媒体业务合作点我

融合微信号、微视频、头条号等媒体号的九江地区门户网站! 九江视窗网 JJSCW.COM.CN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九江视窗传媒有限公司 - 赣ICP备13004140号 -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