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事 > 九江时事

赣域经济无“九”不成席

2013-08-11 12:35 来源:九江新媒体

    [九江新媒体]对于九江市民而言,如何发展将是未来的时间内,我们亟待正视的问题,正如九江市委书记钟利贵所言,如果我们就以往所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关起房门看媳妇”,看不到自身发展的不足,没有紧迫感、危机感,那么“双核”就是“畸形的双核”、“不对称的双核”。

南昌之“强”

    南昌,作为江西省的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商业的中心,得天独厚的地位,使其拥有省内其他城市无可比拟的优势。

    据统计,到2015年南昌的生产总值占全省总量的25%左右,是九江的近2.5倍;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均在20%左右,高出九江7个百分点。特别是最近南昌出台的核心增长极规划提出,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比重要超过30%。从城市体量看,目前南昌中心城区的人口达到230万,建成区面积27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67.24%。南昌提出2015年,城市建成区面积35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350万人,城镇化率超过70%,到2020年建成令人向往的城市。

九江之“大”

    南昌以其强有力的发展动力,成为了全省的“排头兵”,同样,九江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两区互动、强工兴城”正确战略的引导下,取得了卓然有效的成绩,“大九江”已初步形成于长江之滨,这与九江赶超的势头密不可分。

“大”增长

    据悉,近几年,九江经济社会持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市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外贸出口、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主营业务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始终保持全省前列。如财政收入,赣州从2001年开始超九江,二者最大的差距达34亿,但2012年年底九江比赣州只少10亿,并且从2013年3月开始,九江已开始超赣州,钟利贵书记表示,2013年上半年,九江的财政收入比赣州多了7亿元。

“大”巨变

    城市面貌的焕然一新是人们对这座城市发展的最直观感受,和大多数浔城市民一样,记者近几年听到有关九江发展最多的话语便是“九江大变样了”、“九江越来越美了”……这些赞美之词与九江发生的巨变分不开。

    近几年,九江城乡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市本级城建投入500亿元,超过前30年的总和,带动社会投资1400多亿。中心城区框架扩大一倍,新建高层楼房700多栋。各县城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城市化率由2008年的40.7%提高到去年的46.1%。

“大”投资

    九江市市长殷美根表示,近几年,全市固投累计达4000多亿元,其中工业固投70%以上,过了3000亿元,比赣州多1500亿。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重点基础设施落户建设,为九江今后的发展积蓄了能量。

“大”发展

    在今年江西省两会的一场访谈会上,殷美根市长表示:“李克强总理视察九江时说的‘九江的变化非常大’给了全市人民非常大的鼓励,九江的特色在于提高中心城区的带动力与产业发展的支撑力,两力并举,互动发展,根据规划,未来三到五年内,九江将使中心城区达到12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构建高达1000平方公里的‘大九江格局’。”

    据悉,2009年,九江将九江县、瑞昌市、湖口县、星子县、庐山等“四县一山”纳入“大九江”规划,提出要打造1000平方公里的“大九江”格局。通过实施发展规划、资源配置、产业布局、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推动“四县一山”与中心城区相向发展、融为一体,推进九江城市建设战略大转移。目前,20分钟车程的“大九江”都市区已逐步成型。正如钟利贵书记所言,九江并不会沉浸于过去所取得的成果,而是乘胜追击,于是,“大九江”已昂首阔步于路上。

“强”、“大”双核 助赣腾飞

    凭借各自的强劲发展,南昌、九江实行的“昌九一体化”既是水到渠成之事,也是“强强联合”之举,如何更好地在“昌九一体化”战略中通力协作,关系到两地的发展,也关系到红赣大地的未来。

    如何发展,南昌市市长陈俊卿表示:“一方面,应尽快出台昌九一体化总体规划,把要推进合作的内容写入规划并确定下来。与此同时,要同步推进落实几件事,如加快昌九快速通道的建设,考虑建设联系两地港口的岸线干道。”

    陈俊卿还表示,南昌近期正在做的事是,谋划南昌公交延伸到永修、临川、高安,形成交通一体化。南昌正在考虑,把公交和长运划归到一起,整合形成一个大交通,有利于区域发展。将来,南昌、九江两地还要形成更多的同城效应,比如电话区号进行统一,旅游资源方面形成一体化等等。对此,殷美根表示,推进昌九一体化,现在急迫要解决的事就是,两市加强协调和沟通,对昌九两地的资源要素、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空间布局等进行统筹规划,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完善区域发展总体规划。

    7月31日,殷美根市长在中共九江市委十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上,进一步阐述了两地该如何做好“昌九一体”。

融合南昌聚“核能”
 
    “双核”形成的过程,就是昌九融合的过程。通过强强联合,强化对接融合,实现一体发展,才能聚“双核”的能量,才能抬发展的龙头。,对此,要做好以下六大方面:

    一要促进规划融合。及时修编九江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专项规划,实现规划的无缝对接。

    二要促进产业融合。加强与南昌产业发展的优化融合力度,促进大运量、大用水量、大吞吐量的产业在九江沿江地区布排,实现集中布局、强强联合、整体提升。

    三要促进设施融合。按照“交通同网、能源同体、信息同享、生态同建、环境同保”的理念,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快昌九交通体系的对接融合。

    四要促进市场融合。完善市场运行机制,打破区划壁垒,推动要素和商品无障碍流动。

    五要促进服务融合。加强公共服务领域的合作交流与对接,促进人才、就业、教育、医疗、通信、社保等公共服务同城化。

    六要促进生态融合。积极探索生态共建、环境共保的机制,强化环鄱阳湖支流污染联合治理,推动流域联合减排,促进绿色发展。

扩大开放借“外能”

    一要借船出海。昌九是江西最优质的资源,昌九一体发展,把南昌省会城市优势和九江沿江港口优势叠加在一起,是一个更大、更好、更高的对外开放平台,九江要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舍得拿最好的资源、最好的资产和最好的项目,强强联合大招商、招大商,着力引进一批关联度高、辐射力大、带动力强的龙头型、集群型项目。

    二要借梯登高。当前,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各国、各地区都希望通过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发挥“1+1>2”的聚合效应,扩大竞争优势,赢得发展先机。

    三要借鸡生蛋。南昌作为江西的省会城市,有很多方面优于九江,我们要解放思想、创新理念,充分利用好一体化的机遇,建立更加灵活、更有弹性的优惠政策和引入对接机制,主动对接引进南昌的高新技术、高端人才、优质资源、先进经验,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

扬优乘势挖“潜能”

    殷美根强调,打造“双核”,既是同向融合,也是同场PK,更是同台竞技。九江要想不失分,不掉队,不丢脸,就必须把资源用活,把存量盘活,把潜能激活。

    一要挖掘政策潜能。当前,各种机遇和利好政策在九江集合、叠加、放大,国家层面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中部崛起战略、黄金水道开发战略,省级层面有沿江开放开发战略、“昌九一体”发展战略,等等。机遇千载难逢,政策前所未有,必须用好、用足、用活。

    二要挖掘资源潜能。九江的自然资源丰富,淡水资源不可多得,尤其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这些都是九江宝贵的发展资源、难得的竞争优势。

    三要挖掘基础潜能。在产业基础上,九江有十大主导产业,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有一批省级、国家级的产业基地,产业发展的潜能巨大。

    四要挖掘项目潜能。近几年,我们实施了一大批基础设施、产业、城建和社会事业项目,总投资达到4000亿元,有力带动了固定资产投入,特别是保持了工业固投连年高幅增长的态势,这些项目和固投所积蓄的正能量,将为全市加快赶超提供持续的动力和支撑。

    五要挖掘平台潜能。在沿江平台上,长江岸线152公里,可开发面积760多平方公里,腹地非常广阔;在城市平台上,中心城区全面拉开框架,“四县一山”加速相向融合,县城集镇功能日益完善,承载力不断增长;在合作平台上,无论是构筑“中三角”,打造“小三角”,还是跨江联动,昌九一体,九江都是重要的板块。可以说,真是无“九”不成局、无“九”不成席。(文 长江周刊 记者 倪晓锋)

相关阅读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我是网站编辑,网站事务点我联系 - 提供新闻报料,点击这里联系我 - APP、微博、微信、新媒体业务合作点我

融合微信号、微视频、头条号等媒体号的九江地区门户网站! 九江视窗网 JJSCW.COM.CN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九江视窗传媒有限公司 - 赣ICP备13004140号 -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