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 民生关注

"南京大审判"主审官竟然在九江

2015-09-20 14:59 来源:浔阳晚报
  [九江新媒体JJXMT.CN] 时过境迁,历史档案已经尘封,而对于当时尚不具备法律知识的林德元来说,南京大审判有关的档案如汪洋大海,让他感觉头都大了。
 
  林德元说:“南京大屠杀是中国的耻辱,而南京大审判扬了中国人志气,我在写作的过程中和五位军事法官一样,感到很气愤,对日本侵略者的深切痛恨。”
 
  1991年9月,他完成了初稿。当时,该书原本计划在作家出版社出版,但一直未能如愿,只在九江媒体以及法制日报上进行了部分连载。
 
  林德元说,叶在增后来因为参与错判冈村宁次一案坐过牢。晚年的叶在增仍在写文章,继续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并到学校讲述他经历的历史,要青少年莫忘国耻、建设祖国、珍爱和平。
 
  1985年7月15日,有关部门筹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叶在增借此机会,时隔40年后重新回到南京。
 
    在南京的日子里,叶在增白天去寻访当年到过的地方,参观南京市容,寻找当年的证人和大屠杀的幸存者。晚上就伏在灯下,凭着记忆,一段一段地写下当年审判日本战犯的珍贵史料;他以一个亲历南京大审判法官的正直,写下了《血债血还,我可以为历史作证》的辩驳文章,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1989年,南京市政府找到了叶在增后,整个九江市都为之震动了。后来,叶在增担任过九江市政协常委,1994年4月2日,叶在增先生在江西九江去世,之后葬于九江,享年82岁。
 
  中国人民进行的抗日战争历时8年,于1945年8月取得胜利。根据《波茨坦宣言》,由美英中苏等十一国组成的国际军事法庭,在日本东京开始了对日本甲级战犯的审判;在中国国内,各地也组成了军事法庭,开始对日本乙级战犯进行全面审判,作为南京大屠杀惨案主犯之一的日本战犯谷寿夫与另外31名战犯被押往中国受审,当时,南京军事法庭组成五人合议庭,其中有一位曾参与庐山保卫战的军法官刚从九江到达南京,并亲自审判了谷寿夫。
 
  随着军事法庭的解散,这位法官再次流落到九江,并与当地一位作家结识,他们共同通过努力让这段刻骨铭心的记忆通过《南京大审判》一书留存下来。
 
    九江作家关注南京大审判
 
  8月,在九江老马渡的一间阁楼里,林德元从书柜底层拿出了《南京大审判》的手稿。作为最早书写南京大审判的江西作家,他对当年四处收集史料、揭露日军暴行的经过仍然记忆犹新。
 
  1989年,林德元还是一个生活在九江农村的作家。同年,他获得了江西文学最高奖项——谷雨文学奖,在领奖的过程中,他结识了乐安县文化馆的老干部林长生。聊天时得知林长生是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后,林德元很激动,因为他当时正在寻找抗战题材,而林长生当时以亲身经历写就了《南京大屠杀之铁证》。
 
  晚上,林德元被林长生讲述在南京大屠杀中的遭遇深深打动了。
 
  1937年12月初,13岁的林长生从乡下来到南京,在一食品厂当学徒。
 
  同年12月13日清晨,林长生与一位老太太准备逃离南京城,此时日本军队已冲进了南京城,开始疯狂大屠杀,林长生亲眼见到老太太死在日军枪口下。此时街上难民已汇成了人流。
 
  跟着人流,林长生不停地跑,从白天一直跑到黑夜直到一条有灯的小巷。最后,他们这些难民在一位警察的指引下,从鸡鸣寺翻墙,跳入玄武湖,最后决定拼死出城,终于逃到了长江边的燕子矶码头……
 
  之后,林德元在林长生的指引下,更广泛地接触到了抗战史料并开展创作。不久,通过他人介绍,认识了流落到九江的军事法官叶在增。
 
  叶在增是南京大审判的军事法官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他带着妻子和孩子返回九江。
 
  林德元说:“叶在增应该属于国宝级的军事法官。因为在南京大审判后,这段史实几十年内没人书写,也没人讲述。”
 
  随后,叶在增通过对南京大审判的讲述将林德元一步步带入到当时的历史情境中。
 
  1991年5月,林德元和作家姚辉云为了收集史实先后两次去往南京。当时,他们幸运地得到南京市委副秘书长张允然的批示,有机会进入南京第一历史档案馆查阅资料。于是,南京大审判恢宏画卷次第在他面前展开。
 
    真实记录主审法官对乙级战犯审判
 
  1991年6月至9月间,林德元开始初稿的写作。
 
  林德元介绍说,根据《波茨坦宣言》,由美英中苏等十一国组成的国际军事法庭,在日本东京开始了对日本甲级战犯的审判;在中国国内各地也组成了军事法庭,开始对日本乙级战犯的全面审判。
 
  南京大审判将对南京大屠杀惨案主犯进行审判,尤为受到关注。谷寿夫即南京大屠杀主犯之一,为侵华日军乙级战犯。1937年12月12日,率领部下由中华门侵入南京,并伙同日军第16师团、18师团、114师团等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1946年10月16日,谷寿夫和另外31名经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同意被引渡到中国受审的日本战犯,一同降落在南京明孝陵机场。飞机抵达南京当天,押解战犯的囚车径直开进南京国防部小营战犯拘留所。
 
  林德元说,当时负责审判谷寿夫的五位军事法官中,就有叶在增,在到达南京之前,他一直在江西参加抗日。
 
  叶在增出生于福州,1934年毕业于北京朝阳大学法律系,经在南昌法院当推事的叔伯哥哥举荐,在九江法院当过书记官。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投笔从戎。几经磨炼和漂泊,直到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他才带妻子回到了九江,作短暂逗留后,又启程奔赴南京,投奔当时担任南京最高法院刑庭庭长的堂哥叶在均。经堂哥推荐,他结识了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庭长石美瑜,成为试用法官。后来,叶在增与石美瑜、葛召棠、宋书同、李元庆组成了五人合议庭,审判谷寿夫。
 
  通过后来与叶在增的详谈,林德元将大量第一手的资料写进了《南京大审判》一书中。
 
  1946年12月21日,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在侦讯战犯谷寿夫的时候,有400多名证人。
 
  按照军事法庭审理案件的惯例,受理的案子都是按照仁、义、礼、智、信五个字进行分类编号,然后分派给某个承办法官的。战犯谷寿夫一案,被编进“礼”字号。“礼”字号法官正好是试用法官叶在增。
 
  尽管起初合议庭有诸多顾虑,但经过三个多月艰难取证,叶在增从整理残害者的控诉开始,到搜集资料,亲临屠杀现场,挖掘尸骨登记,他走遍了南京市郊以及城内的大街小巷。开了二十多次调查庭,还获得了日军用以炫耀武功自拍的屠杀照片、日记、电影。他将浩繁的证据分门别类,案卷达一千多件;从记录的尸骨统计,日寇在南京大屠杀中用机枪集体射杀中国军民超过19万人,零星屠杀被国际红十字会及慈善堂掩埋者计15万多人。
 
  1947年2月6日,谷寿夫在南京国民党政府国防部军事法庭接受第一次审讯,有80多名证人出庭陈述谷寿夫等部日军在南京所犯罪行。
 
  1947年2月8日,这次公审长达三天。庭审结束时,审判长石美瑜宣布:本月廿五日再次公审。同年2月25日,被告谷寿夫第二次公审。两个月后的4月25日,南京国民政府批示,对战犯谷寿夫处以死刑,并立即执行。但是叶在增和他上司接到批示后决定,于第二天立即执行。当晚军事法庭的人们便忙着张贴布告,通知新闻单位。
 
  次日,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军第六师团陆军中将谷寿夫被押赴刑场处决。
 
    挖掘南京大审判前后的珍贵记忆
 
  1990年,九江。
 
  林德元见到南京大审判的主审法官叶在增时,年纪已大的叶在增始终保持着乐观和惊人的记忆力,交谈中,他谈到关于当年审判谷寿夫等日本战犯的情况,其中有许多是南京市政府需要了解和搜集的珍贵史料。
 
  他非常乐意向林德元以及每个人讲述那些不为众人所知的庭审细节——庭审时,谷寿夫假装年久失忆,诡辩称:“我的部属,除了作战外,没有擅杀一人。”
 
  叶在增见他百般抵赖,便请出受害证人郭岐,郭岐原是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的辎重营中校营长,南京沦陷时没来得及逃出,在铁蹄下的南京停留3个月。事后,他根据亲眼目睹的事实,写出《陷都血泪录》,成为审判谷寿夫的有力证词。
 
  面对这些沉重的回忆,林德元坚持秉承客观、真实的写作态度,“我站在中国人的立场记录这段历史,以叶在增等为代表的五位军事法官为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他们来说,面对外部的阻力很大,在确定战犯名单时,其他国家对南京审判多有干预,非常不容易。”
 
  林德元说,在书写《南京大审判》时,他也从史料中感到了巨大的遗憾,那就是1944年升任为侵华日军总司令的冈村宁次原本应为甲级战犯,但是仅被当作乙级战犯引渡到南京受审,但诡异的是,这个代表侵华日军在南京签署投降书的战犯,却在1949年2月经军事法庭戏剧性地宣判“无罪释放”。
 
  后来,林德元在一份上海申报上查到了这个内幕,即国民党宣布“宣判无罪”的冈村宁次为国民党的高级顾问。
 
 
    莫忘国耻珍爱和平
 
  时过境迁,历史档案已经尘封,而对于当时尚不具备法律知识的林德元来说,南京大审判有关的档案如汪洋大海,让他感觉头都大了。
 
  林德元说:“南京大屠杀是中国的耻辱,而南京大审判扬了中国人志气,我在写作的过程中和五位军事法官一样,感到很气愤,对日本侵略者的深切痛恨。”
 
  1991年9月,他完成了初稿。当时,该书原本计划在作家出版社出版,但一直未能如愿,只在九江媒体以及法制日报上进行了部分连载。
 
  林德元说,叶在增后来因为参与错判冈村宁次一案坐过牢。晚年的叶在增仍在写文章,继续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并到学校讲述他经历的历史,要青少年莫忘国耻、建设祖国、珍爱和平。
 
  1985年7月15日,有关部门筹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叶在增借此机会,时隔40年后重新回到南京。
 
  在南京的日子里,叶在增白天去寻访当年到过的地方,参观南京市容,寻找当年的证人和大屠杀的幸存者。晚上就伏在灯下,凭着记忆,一段一段地写下当年审判日本战犯的珍贵史料;他以一个亲历南京大审判法官的正直,写下了《血债血还,我可以为历史作证》的辩驳文章,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1989年,南京市政府找到了叶在增后,整个九江市都为之震动了。后来,叶在增担任过九江市政协常委,1994年4月2日,叶在增先生在江西九江去世,之后葬于九江,享年82岁。(浔阳晚报 余俊)
 

相关阅读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我是网站编辑,网站事务点我联系 - 提供新闻报料,点击这里联系我 - APP、微博、微信、新媒体业务合作点我

融合微信号、微视频、头条号等媒体号的九江地区门户网站! 九江视窗网 JJSCW.COM.CN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九江视窗传媒有限公司 - 赣ICP备13004140号 -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