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 民生关注

九江:“流动补漏团”的生活

2014-12-09 16:10 来源:九江晨报
    [九江新媒体JJXMT.CN]在人民路立交桥下,路边停放着面包车,车上放着锅碗瓢盆和被窝。有这么一群人就在人行道上做饭、打牌甚至带孩子,夜深了就睡在面包车里。他们是从乡下到城市里来讨生活的,是一群“补漏人”,但很多人却说,他们自己也是城市的“漏洞”。
 
  酷暑寒冬都在桥洞底下生活
 
  傍晚时分,天已经开始黑了,人民路立交桥下燃起炊烟,火光照亮了一张张黝黑的脸庞。老汪来自安徽一个小村子,此时他正在用炉火翻炒着热菜,等待他的是饥肠辘辘的一家四口。他们的面包车就停在旁边,上面写着“专补楼面漏水”几个字。
 
  匆匆吃过晚饭之后,老汪和牌友们开始打牌,儿子和儿媳带着孙子。十点左右,他和老伴钻进面包车后座的被窝里,一天就这么过去了。他们是城市的“补漏人”,以车为载体,一年到头在车上赚钱、做饭、晒衣服、娱乐,甚至养育自己的后代。面包车对于他们来说是移动的帐篷,他们在城市这片“草原”上游牧讨生活。
 
  老汪告诉记者,房屋补漏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行业。五、六月是一年中生意最好的时段,但三、四月和冬季则相对清淡。除了天天跑修补之外,还要面对生活的诸多繁琐。夏天,他们席地而睡,冬天则更为难熬。困难时,他们甚至出现没钱加油,没米下锅的状况。
 
  “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回到村子里。很多人选择在家里种田,可是我们更愿意来城市打工。”老汪说,村子里和他有同样选择的人很多,这些人以车为家,分散在市区各处。
 
  年轻人小丽:辞掉3000元的工作来九江补漏
 
  其实,别看他们的生活很清贫,但是由于能吃苦,年收入并不少,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这个职业。小丽(化名)今年22岁,虽然结了婚,但看起来却还像一个活泼的小姑娘。前段时间,她辞了浙江的工作,来九江当女工。
 
  “之前我在浙江那边一家服装厂工作,包吃包住,不用住在桥底下。”小丽说,在江浙打工虽然一个月能拿3000元,但是除去生活费用,赚的并不多。通过同村人介绍,她和丈夫一起来到九江,从事起修补墙面的工作,十分辛苦。夏天,她曾顶着近四十度的高温,整整一下午都背着水泥砂浆上顶楼。
 
  “这些工作都是本地人不愿意做的,我们才有机会靠这个赚钱。”小丽说,在九江一年赚几万元那是少的,因为他们坚信,不怕吃苦就能挣钱。
 
  对于在九江的生活,小丽表示,虽然自己已经适应了,但希望孩子不要跟着自己生活在桥洞下,因为这样的生活不适合孩子的成长。“在这里生活毕竟会有很多不便,小孩上学难,我们的生活也没有保障。”小丽说。
 
  “补漏人”也是城市的漏洞?
 
  “生病了不敢去大医院,因为要花很多钱;孩子长大了要送回老家留守,因为这边上不了学;想在九江找家的感觉,但是只有一辆车;因为是外地人,还会受到歧视和误解。”老汪说,他们生活在人流之中,引来了很多不一样的目光。
 
  他们归谁管?因为没有本地户口,没有住房,社区也拿他们没有办法。他们将所有器具放在车里,没有摊点的他们也不属于执法局管理的范围。虽然偶尔会遇到交警,但交警走后,他们又会回到桥洞底下。
 
  他们就是这么一群流动人口,他们做着本地人不愿做的事,补着城市的漏洞,其实自己也像“漏洞”。傍晚时分,人们经过人民路立交桥时,他们还在洗漱,在这个城市里找寻属于自己的空间。

相关阅读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我是网站编辑,网站事务点我联系 - 提供新闻报料,点击这里联系我 - APP、微博、微信、新媒体业务合作点我

融合微信号、微视频、头条号等媒体号的九江地区门户网站! 九江视窗网 JJSCW.COM.CN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九江视窗传媒有限公司 - 赣ICP备13004140号 -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