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县区 > 瑞昌市

瑞昌:范镇唱响农业产业发展“好声音”

2014-07-17 09:09 来源: 九江新闻网
    上规模 抓特色 强服务
 
    范镇唱响农业产业发展“好声音”
 
    盛夏时节,走进瑞昌范镇境内,处处呈现绿意盎然、欣欣向荣景象:苗木培育基地的新苗随风摇曳,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葡萄园、西瓜大棚交替呈现,新鲜瓜果陆续上市;成片的白茶形成绿色弧线,点缀着秀美的山头……山上、田里和村头,处处是一派农业产业发展的田园风光。
 
    近年来,范镇紧紧依托现有的资源、区位、生态和产业优势,致力于发展农业产业,抓亮点,创特色,上规模,走出一条“科技兴农、产业强镇”的新路子,唱响了现代农业发展“好声音”。
 
    “六大产业”,农业丰收储蓄卡
 
    在范镇政府办公大楼内,一幅范镇农业产业化分布图赫然印在墙上。该镇13个行政村都拥有较具规模的种养基地,已初步形成优质稻、白茶、茭白、雷竹、杭白菊、油茶等六大产业种植基地,葡萄、西瓜、草莓等特色种植业异军突起,富了农民的“口袋”。同时生态农业休闲产业也悄然兴起,吸引着都市人的目光。
 
    考虑自然条件及种植传统等因素,范镇在农业产业分布上进行合理而差异化的规划。该镇以长春村为主,引进客商投资1.5亿元建设珍贵苗木花卉基地和休闲农庄;以八都、源源等村为主,投资1.2亿元建设芦泉生态农业山庄,着力打造集旅游、休闲、农业开发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园;以范镇、开源等村为主,以宏达畜牧养殖为龙头,逐步壮大肉牛、生猪、山鸡等产业,建设“千头牛,万头猪,十万羽鸡”的养殖基地;以良田、上源、中源、高泉等村为主,建设绿色无公害种植基地,重点发展1000亩杭白菊、1000亩雷竹、2000亩茭白、3000亩白茶、5000亩油茶和万亩绿色大米基地。
 
    一个个产业基地,俨然成为农业丰收的储蓄卡。据浙江安吉客商介绍,范镇上源村仙子茶场出产的白茶品质丝毫不输于原产地安吉的茶叶,他们通过“基地+合作社+农户”和产制销一体化形式,进一步扩大白茶种植规模,使当地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为老百姓带来更多的“真金白银”。
 
    “路边经济”,鼓起农民“钱袋子”
 
    今年50岁的徐增凡是范镇源源村村民,近年来承包了10多亩土地种大棚西瓜。据他估算,每亩产量接近4000公斤,刨除种植成本,每年有近10万元的纯收益。
 
    范镇交通便利,瑞南公路划境而过,村组公路四通八达。当地农民纷纷承包土地种植西瓜、葡萄、草莓、食用菌等特色作物。据粗略统计,该镇主要交通干线旁共兴建大小种植基地2300余亩,年收入800多万,可解决200多人的就业问题。如今,“马路经济”既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也成为沿路一道靓丽“风景线”。
 
    2012年,浙商刘会亮在范镇良田村试种植近1000亩双季茭白,获得了数百万元的纯收益。2013年,在他的带动下,刘小宝等当地村民在种好优质稻等传统产业之余,也种起了茭白,使茭白基地扩大到2000亩,并取得良好效益。如今,范镇源源、中源等村数十户村民种起了杭白菊,不但自身收入得到保障,而且通过“化整为零”的方式,为客商解决了峰期用工不足等难题。
 
    “360°服务”,农村发展新引擎
 
    近年来,范镇干群形成一个共识: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还有许多功课要做,首要的是“做好360°服务,用产业留人”。做好土地流转、镇村联动就是正确的路径,而产业是最为基础的支撑。
 
    依靠“产业留人”。上源村将2000亩山地经营权流转给浙商种植白茶,不仅获得收益,改善了村级生产生活条件,还给当地村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以前一直在外打工,听说村里引进了外商投资茶叶开发,就回来了。现在在基地找活儿干,每月都能拿到两三千元报酬,还兼顾着带孙子,真是两全其美。”当地村民万光枝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全镇农业基地创业者和打工者超过2000人。
 
    与此同时,该镇不断加快土地流转速度,加大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力度,在巩固发展原有专业合作社基础上,新成立鸿福养殖、三友山羊、甜蜜西瓜种植和天意粮油等合作社,新吸收农民会员100多人,并积极为农户搞好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实现产值500万元,2013年农户人均增收520元。(张功和 雷勉鸿 柯美尧)

相关阅读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我是网站编辑,网站事务点我联系 - 提供新闻报料,点击这里联系我 - APP、微博、微信、新媒体业务合作点我

融合微信号、微视频、头条号等媒体号的九江地区门户网站! 九江视窗网 JJSCW.COM.CN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九江视窗传媒有限公司 - 赣ICP备13004140号 -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