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县区 > 瑞昌市

瑞昌剪纸越剪越“大”

2014-07-01 12:31 来源:中国瑞昌网
    当今时代,文化正面临着巨大的断层,如何重新找回我们与家园的联系?“非遗”自然而然地成了最后的希望,但是传承人的困惑、市场的喧闹、时代的流变等等都在无情地“挤占”希望的空间。
 
    究竟,非遗传承路在何方?值得庆幸的是,就在大多数人仍毫无头绪的时候,作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瑞昌正摸索出一条可供参考的路子。
 
    谈起瑞昌非遗的传承路,范雪明的话匣子就像开了闸的水库,滔滔不绝可以讲上一个下午。范雪明,瑞昌市文化馆馆长,在他的眼里,这些剪纸、竹编就像母亲的图案、父亲的手掌那么可亲可爱,所以对于它们的保护与传承,一切都显得顺理成章。
 
    ●寻根
 
    据瑞昌文化馆工作人员介绍,尽管如此,想要将剪纸、竹编这些民间艺术保留下来并不那么容易,“因为生活中真正需要它们的人越来越少了,而就在20多年前,广泛流行的一些竹编也都只是一些生活用品,艺术感并不是很强。”所以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不得不寻根上下功夫,到村子里,到村民家里去寻觅非遗文化的所在。
 
    迄今为止,他们已收集整理归档各类文字、图片、音像资料100余册(2000余件),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及作品2300余件,其中瑞昌剪纸作品近2千余件,其中极为珍贵作品达500余件。而为了更进一步地将这些非遗文化保留下来,瑞昌文化馆还先后为几十位瑞昌剪纸、瑞昌竹编、瑞昌采茶戏等代表性传承人建立了完整的个人档案资料,包括艺人文字资料,录音录像、图片资料及代表性作品。
 
    ●保护
 
    对于瑞昌而言,“寻根”的工作可能辛苦,但并不艰难,难在的是保护。因为在很多乡村,稍微年长一些的妇人都会点类似的小手艺,很可能她们家的窗花恰恰就是一件艺术品。但随着这些手艺的渐渐流失,“艺术品”遭受冷落、破坏、遗失现象普遍
 
    为此,瑞昌制定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规划,确定保护对象主要是珍贵、濒危的并具有历史价值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包括传统戏剧、音乐、舞蹈、美术等。把瑞昌剪纸、瑞昌竹编、瑞昌采茶戏作为重点保护对象;瑞昌秧号、梆歌、丝弦锣、地盘舞、喊佛、浪子踢球、龙船鼓、百花帐等传统民间艺术列为具体的保护对象。
 
    “起初是全面普查,摸清家底,建立并公布《第二批瑞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样一个能够全面反映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面貌的档案资料和数据库就形成了,而后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珍贵、濒危的并具有历史价值的项目进行系统抢救和保护。”范雪明告诉
 
    记者,保护它也是为了更好地将它传承下去。保护非遗,更要保护传承人,通过人与人、代与代之间的自然传承,才能让这些优秀的民间文化不流失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
 
    随着社会发展,许多传统文化已经走进历史的尘封中,“非遗”的传承更显得至关重要,正如范雪明所讲的那样,传承,人才是关键所在。
 
    ●传承
 
    所以瑞昌在做非遗的传承工作时,更注重对人的保护。通过对全市艺人的全面普查,瑞昌确认并公布“非遗”项目传承人,并为传承人建立全面的个人档案资料。因为他们坚信,只要有“活”的传承人存在,传统的优秀文化就会永存。
 
    2010年至2015年,建立5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并对生活有实际困难的传承人实行适当的资金扶持,确保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并定期对重点老艺人进行体检,尽量确保艺人身体健康。
 
    ●编书
 
    在进一步整理和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的同时,瑞昌还聘请各类专家进行了深入研究,编写了非遗专著。2007年至2009年,先后出版了《瑞昌采茶戏唱腔选编》、《为奥运剪彩》和《瑞昌剪纸》。此外,为了让瑞昌剪纸走进大专院校及中、小学课堂,2013年,由文化馆组织编写的《瑞昌剪纸教程》已正式出版发行。
 
    ●建馆
 
    最令瑞昌人骄傲的是,在这里成立了全省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2010年6月12日,以瑞昌剪纸、竹编、采茶戏、百花帐为主题的非遗专题博物馆开馆,馆舍面积400平方米,馆内藏品有1000多件,馆内分为剪纸、竹编、采茶戏、秧号、丝弦锣五大展区和一个传习区,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全方位展示瑞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和发展过程。目前,已接待来自欧美、亚洲和国内外各大城市游客及本地群众30000多人次参观。
 
    ●走出去
 
    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今年6月20日,“九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示展演”活动在美孚洋行景区举行,现场展示20多个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据介绍,我市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个,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近百个。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非遗又多了一项难题,如何发展?九江市文化馆副馆长高平说,瑞昌在这方面做的就比较好,不仅有传承,还有一系列的发展举措。
 
    ●发扬
 
    非遗专题博物馆的上千件保存完好的作品来自哪里?馆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除了少数是他们去村里收集而来的,大部分都是来自于这些传习所。
 
    这里不得不说的就是它们的培训和传习制度。这些年,以瑞昌剪纸为重点,以瑞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为主要基地,瑞昌举办了各类培训传习活动,非遗进校园,与此同时,他们还实行有偿收集“非遗”作品及实物机制,通过支付稿酬方式,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多出作品,多出精品。
 
    ●交流
 
    渐渐地,剪纸、竹编已成为瑞昌对外文化交流的亮丽“名片”。一批又一批的剪纸、竹编艺人应邀走出国门,远赴德、美、日等国和港澳地区参加文化交流,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友人先后到瑞昌参访学习。瑞昌竹编“非遗”传承人自办南义竹编厂。如今,田先敏制作的上百种竹编工艺品已远销意大利、英国、西班牙等国。
 
    据了解,该市重在鼓励民间成立文化公司,专门从事剪纸作品的创作与经营,每年瑞昌都会组织文化企业赴省外开展剪纸作品促销活动,并把瑞昌剪纸列入重点商品对外宣传推介,创作以剪纸为题材的歌曲和文艺节目,扩大瑞昌剪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九江市政府还把瑞昌剪纸指定为“九江旅游特色商品”,大力支持瑞昌剪纸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目前在瑞昌市已经由剪纸催生出一大批文化经纪人。剪纸艺人分布最多的黄金乡,85%的村组有剪纸艺人,该乡每年组织2次以上的集中培训,并举办大型比赛,造浓剪纸氛围,有80%的农民从剪纸中得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瑞昌非遗传承路,有太多的故事值得讲述。在很多地方,非遗就像一个符号,烙印这文明的传承,但它也有一个表情,显得有些忧伤,传承的困惑,正让它们面临着断层的危机,或许瑞昌非遗传承路同样可以成为一个样本,走出国内外。
 
    ●发展
 
    2007年,瑞昌组织知名剪纸艺人参加了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成果展活动,并现场进行了剪纸表演。2008年7月,又组织剪纸艺人去南昌参加由江西电视台主办的“情系奥运”现场展示剪纸技艺活动。
 
    2008年6月13日,瑞昌剪纸、瑞昌竹编参加了九江市“非遗”成果展,数位剪纸老艺人和竹编艺人在九江市锁江楼风景点为游客进行了现场表演,剪纸作品被游客争抢一空。
 
    2009年元宵期间,瑞昌竹编艺人带着竹编艺术品,作为江西省唯一的“非遗”项目,赴北京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
 
    2009年5月,瑞昌剪纸艺人,应邀赴德国黑森州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剪纸艺人现场创作展示的30余幅民间剪纸作品被德国友人珍藏。国庆期间,又应邀在北京机场参加“文化国门”旅游商品展销活动,展出了一千幅剪纸作品。
 
    2010年元月,剪纸、竹编、百花帐等11幅作品参加由文化部在澳门举行的2010年春节习俗展览。
 
    2010年4月,国家级传承人刘诗英等三名艺人创作10幅剪纸作品,参加6月份由农业部、文化部、中国文联主办的中国农民艺术节。5月份,选送的剪纸作品《八十七神仙图》参加由中国文联举办的“首届中国剪纸艺术节”暨第十届山花奖评选活动,荣获银奖。刘诗英创作的剪纸作品获得二等奖。
 
    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瑞昌剪纸、瑞昌竹编项目和刘诗英、田先敏两位艺人参加由文化部和山东省政府主办的“中国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刘诗英现场创作剪纸作品受到央视网等众多媒体和群众的格外关注。
 
    2010年11月19日至20日,瑞昌剪纸和瑞昌竹编项目受邀参加首届鄱阳湖国际生态文化节。2011年5月29日至6月11日,瑞昌竹编项目参加在成都举办的“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共展出瑞昌竹编工艺品70余件。文化部“非遗”司领导和省文化厅王晓庆副厅长参观瑞昌竹编工艺品,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2011年6月底,为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双百”人物剪纸展,瑞昌特组织创作了200幅“双百”人物剪纸作品,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国文化报》、人民网、江西卫视、《江西日报》等全国十几家新闻媒体相继进行了报道。(吴凤思)

相关阅读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我是网站编辑,网站事务点我联系 - 提供新闻报料,点击这里联系我 - APP、微博、微信、新媒体业务合作点我

融合微信号、微视频、头条号等媒体号的九江地区门户网站! 九江视窗网 JJSCW.COM.CN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九江视窗传媒有限公司 - 赣ICP备13004140号 -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