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县区 > 八里湖

圆梦八里湖 成就大九江

2013-09-04 10:37 来源:九江新媒体

圆梦八里湖 成就大九江

——八里湖新区开发建设纪实 

  [九江新媒体]天生一个八里湖,无限风光在今朝。

  初秋季节,走进八里湖新区,扑面而来的是如画美景,让人目不暇接:八里湖公园树木葱茏,游人如织;海韵沙滩兼具海滨特色和南国风情,魅力无限;八里湖新区医院依山傍水,景色怡人;九江一中八里湖校区汇集莘莘学子,校园书声琅琅。

  桥梁气贯长虹,公园风姿绰约,游客纷沓而至……很难想象,四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茅草丛生、人迹罕至的荒芜之地。潮起潮动,浪奔浪涌,如今的八里湖新区,正是一块方兴未艾的开放热土,一处生机勃勃的活力新区。

  在荒滩上筑梦 突出城围绘宏图

  “我们提出‘赶超发展’。赶,说明有差距、有目标;超,说明有豪气、有信心。有目标是百米赛跑,无目标是饭后散步。”

  九江——众水汇集之地。在众多的湖泊当中,八里湖曾经是极其普通的一个。尽管承载过久远的历史,是寻阳古城遗址所在地,但多少年来,她留给人的印象是荒坡野湖,深藏闺中人未识。

  如同八里湖一样,5年前的九江正呈式微之势,甚或有“被人遗忘”之险。九江的发展速度曾一度领先全省,经济总量曾一度位居全省前列。然而,由于自然灾害频繁等诸多原因,据统计,到2008年底,九江的财政总收入在全省退居第四,而且面临着被新余、宜春超过,挤到第六的危险。兄弟市的相继快速崛起,使九江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面对如此尴尬的境地,九江必须突出重围。2008年底上任伊始,市委书记钟利贵马不停蹄、日夜兼程奔赴全市各地,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他走园区、看城建,察项目,与广大干部群众话差距,谈发展,添信心,详细了解九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破解九江经济社会发展难题。

  站在九江中心城区的地图前,钟利贵一遍一遍地仔细地察看九江地图,并将目光长时间地注视着八里湖这方荒芜之地,陷入了深思。

  九江中心城区东临鄱阳湖,南依庐山,北靠长江,区内水系交错众多,城市发展受限。从地理位置看,城市主要发展趋势是向西发展。九江老城区人口稠密、建筑密度大、建筑容积率高、交通拥挤、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城市框架一直未拉开。从城市建设的方针而言,就要拓展新城区,逐步完善改造老城区。八里湖周边地区毗邻九江市区西面,“两湖一江一山”成为九江得天独厚的城市山水格局。环湖地带丘垄相围,自然植被葱郁,空气清新,视野通透,且有庐山为背景,形成景观的多层次与纵深,具有经济利用价值较高的理想风景旅游资源。

  经过深入调研和深刻思索,一个工业和城建相互支撑、互动发展的思路在钟利贵的脑海中渐渐明晰起来:“以新型工业化支撑新型城镇化,以适度超前的城市化带动工业化,用城市建设的杠杆撬动发展。搞好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既能改变城市面貌,改善民生,又可以改善投资环境,带动工业、三产,搞活城市经济,进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市委作出如此重大的决策,非常符合九江的发展实际,符合九江干部群众的渴望,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鼓励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从而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此是天时;九江急剧膨胀的人口让中心城区不堪重负,功能性、公益性的设施捉襟见肘,难以满足现有城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也与伴随经济发展而形成的大量新增城市人口不相适应。开辟新城区的需求日益迫切,必须加快拉大城市框架。而八里湖地区面积约16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52平方公里,相当于10个杭州西湖那么大,周边有60多平方公里的山地丘陵、滩涂、汊港,地势平整,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是开拓新城区的首选之地,这属地利;九江人在赶超发展中有着强烈的进取意识和危机意识,不甘落后,奋起赶超,正合人和。

  2009年1月14日,市委九届七次全会闭幕后的第三天,市委中心组组织专题学习,研究落实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在新的起点上谋划中心城区建设。随后,钟利贵亲自带队,所有中心组成员一起到八里湖实地考察。穿过茅草丛生的荒坡野地,许多没有到过八里湖的同志第一次无比惊讶地发现,在自己多年居住的城市西南面,竟然还有这么一片天然去雕饰般的处女地。可他们并不知道,在此次实地考察前,钟利贵已经围着八里湖不知道转了多少圈。有白天,也有晚上,他手拿着棍子,一边拨开杂草,一边四处察看。他为自己所看到的这片土地兴奋不已,他坚信,这将是九江城区最具价值的珍宝。

  八里湖的美丽与大气也让参与考察的中心组成员们兴致勃发。钟利贵趁热打铁,在学习结束时的讲话中明确提出,“把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落到实处,必须尽快启动城市建设。尽快启动城市建设,是撬动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破解搁置项目难题的需要,是增强全市上下加快九江发展信心的需要。城市建设要从具体的项目抓起,在兵临城下中强力推进。”“要立即动手做好八里湖片区的详细规划,集中物力、财力、人力突出重点建设,形成规模效应。”

  2010年1月11日至12日,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工作会在九江召开。会上,钟利贵介绍了九江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并明确提出建设大九江的阶段性目标:近期建设八里湖生态新区,实现中心城区建设从甘棠湖、南湖时代走向八里湖时代,使中心城区达到120平方公里,100万人口;中期通过中心城区西拓、南移、东延,使九江规划区范围达到300平方公里,城西、城东港区重点布局工业,八里湖片区、十里片区重点打造人居环境;远期把瑞昌、湖口、星子、九江县四个大的组团纳入“大九江”来规划,促进四县(市)和九江中心城区相向发展、融为一体,成为九江的卫星城,构建“大九江”格局。

  这是一幅让人心潮澎湃的诱人蓝图,它点燃了无数九江人心中的梦想,“大九江”格局呼之欲出。

  在激情中追梦 筚路蓝缕筑新城

  “开发八里湖,等于建一座新城,从规划设计到开发建设,从征地拆迁到资金筹措,每一项都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必须有缜密的计划、科学的方案和铁的纪律,哪一个环节有半点差池,都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2009年的春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市委九届七次全会作出开发建设八里湖新区的重大决策以来,“新区”这两个崭新的字眼,迅速引起市民群众和各级媒体的深度关注。

  大家都在拭目以待,九江的“新区”将以怎样的姿态掀开面纱。

  八里湖风光如画,生态良好,是拓展新城区的理想之地,如何才能利用好这块“宝地”呢?钟利贵曾多次强调,八里湖新区建设要始终突出规划的“龙头”地位,坚持“领导意图、专家意见、法定程序”的相统一,以规划引导项目、指导投资,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快速推进。要进一步明确和规划好八里湖新区近期建设范围,为未来的发展预留空间。要保留并优化好山体水系,重视八里湖水面开发利用,形成一江连三湖的格局。要进一步提高建设用地比例,规划建设与周边地区沟通的连接通道,拓展新区框架。

  城市建设是写在大地上的文章。为把建设八里湖新区这篇文章做好,我市调整了市城乡规划委员会组成人员,市委书记亲自担任组长,市长担任第一副组长。钟利贵专门召开城乡规划委员会会议,研究八里湖新区规划建设:八里湖新区以行政办公、商贸商务、文化休闲、生活居住功能为主,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努力做到“五个不”,即不吃后悔药,做好长远规划,避免遗憾和败笔;

  不唱空城计,繁荣城市经济,强化产业支撑;不做复印机,防止一张图纸做一条街;不犯冷热病,建设和管理要持之以恒;不欠子孙债,防止做今天的事给后人留下包袱。要变“摊大饼”式发展为组团式发展,构筑科学合理的城市空间形态,使八里湖新城区既有新型工业区、现代商贸区、高标准社区,也有行政新区,还有比较齐全的学校、医院、公园等公益设施。

  谋定而后动,八里湖的规划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12345”的工作思路来打造发展格局,即打造一个生态新区,做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两个优先”,按照“三个三分之一”(即三分之一的水面,三分之一的森林和树木,三分之一的建筑)的规划布局,营造观湖、观江、观山、观城的“四观”生态效果,用五年左右时间,使八里湖新区框架基本拉开、功能基本完善、环境基本建成。九江城市建设由甘棠湖、南湖时代大踏步迈入八里湖时代,按照“显山露水”的要求,突出九江山水名城特色,最大限度地保护八里湖生态资源,使之成为“水乡名城、生态绿岛、文化乐园、人居胜地”的新城区。

  2009年3月26日,一个普通的日子,也是值得所有九江人记忆的日子。这一天,长虹西大道、八里湖环湖路、十里河综合整治工程举行开工典礼,标志着八里湖新区建设正式拉开序幕,走向八里湖时代迈出历史性一步。

  建新区,先开路。挺进八里湖,首要任务就是要尽快打通一条便捷、顺畅的快速通道,使新老城区形成气息相通的承应关系,而连通九江中心城区与八里湖区域的最佳途径无疑就是让长虹大道向西延伸,直插八里湖新区,构成九江中心城区东西向的中轴线,把九江开发区、八里湖新区、庐山区和浔阳区以及九江县等各大板块紧紧连在了一起,这条大道成为“两湖时代”走向“八里湖时代”的交通大动脉。长虹西大道贯通后,一个以八里湖新区为中心的巨大的环形交通圈和经济圈开始形成,九江经济建设中一条充满活力的快速大动脉,跳动在时代向前跃进的赣北大地上。许多市民在看过长虹西大道后,纷纷发出感慨:一条道路改变了一座城市。

  十里河是贯穿九江中心城区西南片区的一条河流,过去的十里河也曾水流潺潺,水光滟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人口的增加,排污设施不健全和其他的一些人为因素,很快让十里河变成了一条“排污渠”,老百姓形象地称之为九江的“龙须沟”。十里河周边环境的日趋恶化,严重影响了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也严重影响着九江“山水魅力城市”的美好形象。再加上原设计防洪标准低,河道淤塞严重,每遇集中强降雨,河水漫出河道,往往造成城市部分地段内涝。

  整治十里河,再现一河清水,已经成为九江人民翘首以盼的企愿。“民声直通车”一次又一次反映,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次一次提出建议议案。历届市委、市政府也一直想对十里河进行整治,但由于投资大、涉及范围广、拆迁量大、工程复杂、施工难度大等诸多原因,最终都没有付诸实施。

  在广听民声、广纳民意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下决心彻底整治十里河,改变周边环境。钟利贵诚挚而又郑重地向市民承诺:实施十里河综合整治,是改善民计民生、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民心工程;十里河污水横流,对群众是欠了账的,十里河不治理,对不起市民、对不起九江这一方水土;我们要彻底整治十里河,还一河清水给九江市民!

  2010年5月2日,全长14公里的十里河整治工程正式竣工。这是集防洪、环境、生态、景观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环境工程,总投资近13亿元,拆迁量达17万平方米,为九江历史上单个项目投资额最大的城建工程。整治后的十里河彻底改变了原有的污水横流、杂草丛生的模样,实现了从“龙须沟”到“玉带河”的华丽转身,河道顺畅,流水清涟,两岸叠翠,廊道绵延。沿河一线,形成了鹤问湖烟、落日归舟、水深云际、夕阳箫鼓、枫获秋声、风回曲水、花影层台、临山斜阳八大景观,成为市民观光休闲的好去处。

  ……

  举笔绘就蓝图,苦干铸就新城,把设想变成现实需要的是心血和汗水。

  2010年2月21日,农历大年初八。这天深夜,钟利贵伫立八里湖大道蔡家湖边,神情严肃。不远处,八里湖大道项目工地灯火通明,机声隆隆,不时有运土的车辆从身边穿梭而过。

  对项目的施工进度,钟利贵一直牵挂于怀,他经常不打招呼、隔三岔五、或白天或深夜去工地察看,督促项目进展。春节后上班第二天,他便轻车简从,察看了濂溪大道、十里河综合整治、八里湖大道、九江至瑞昌码头快速通道、赛城湖公园、八里湖跨湖大桥、市体育中心、八里湖新区学校、八里湖新区医院、兴城大道及体育中心路网建设工程等城建项目工地,一直看到下午6点半。一路看下来,这些工地基本上都有工人施工。

  晚饭后,钟利贵顾不上白天的劳顿奔波,又杀个“回马枪”,再次前往上述工地察看,结果令他颇感失望,除八里湖大道有施工队伍加班外,其他工地上一片漆黑。见此情况,钟利贵随即指示市委办:通知所有市党政领导,市人大、市政协主要领导以及浔阳区、庐山区、九江开发区、九江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项目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赶到八里湖大道工地参加现场办公会。“同志们,一个地方发展的快慢,关键在于领导。九江赶超发展的重担历史地落在我们肩上,我们别无选择,唯有艰苦拼搏,背水一战!”

  钟利贵一语中的,发人深省:开发八里湖,等于建一座新城,从规划设计到开发建设,从征地拆迁到资金筹措,每一项都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必须有缜密的计划、科学的方案和铁的纪律,哪一个环节有半点差池,都会成为历史的罪人。这既是一项世纪工程,也是一项造福九江人民的工程,更是一项全市乃至全省都在关注的工程,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市长殷美根经常深入八里湖新区调研、指导,详细询问项目进度、规划设计等方面情况,现场协调解决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并对项目下一步工作作出部署。他强调,八里湖新区是九江未来的主城区,要着眼长远,高标准规划建设好。各部门要坚定信心,集中力量,高质量完成各项城建项目建设任务,进一步加快八里湖新区建设步伐,使八里湖新区尽早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市民面前。

  推进新区建设,资金是保障。市委、市政府以创新的思维,运用市场经济手段进行资本运作,以科学的经营盘活城市,有效经营城市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发挥土地最大效益,破解资金难题,实现“投入、经营、增值、再投入”的滚动发展,为城市建设筹集了大量资金,一举突破了城市建设中的资金瓶颈,使八里湖新区建设“不差钱”。在八里湖新区建设中,做到惜土如金,精心经营,使“无地变有地、生地变熟地、死钱变活钱”。有效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实行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加大土地收储力度,变卖地筹资向收地融资转变。

  操作决定成败,力度决定速度。项目建设“六个一”的推进机制,为加快八里湖的开发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每一个城建项目实行一个领导、一个责任人、一套工作班子、一个实施方案、一支好的施工队伍,以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项目倒逼部门、下级倒逼上级、督查倒逼落实。市里成立项目建设督查小组,由市部门负责人任组长,对全市项目建设的推进工作进行督查,准确掌握重点工程建设情况,实行全程督查,确保每一项重点工作按照时间节点顺利推进。各个项目倒排工期,倒计时间,目标再细化,任务再分解,措施再夯实,联动式推进,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层层抓具体,层层抓落实,确保建成优质工程、高效工程、节约工程、廉政工程、市民满意工程;防止豆腐渣工程、半拉子工程、严重超预算工程。

  为确保项目如期完工,各工程领导小组要求项目部全体工作人员放弃一切节假日和双休日,全部履职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为项目建设提供好后勤保障。工程推进管理办公室设在工地一线,主要领导每天到工地,分管领导天天在工地,项目管理人员24小时驻工地,每两日一调度,一日一汇总,发现问题当天上报,解决问题不过夜。各施工队伍24小时不间断地作业,没有节假日,不分昼夜,白天与太阳赛跑,夜晚与月亮作伴。

  在惊喜中圆梦 八里湖畔起新城

  “我们要把实干作为一种修养、一种习惯、一种纪律,紧紧扭住九江赶超发展的目标不动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以实干添底气,以实干接地气,以实干正风气,以扎扎实实的工作成效,向组织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从老城区沿长虹西大道一路前行,进入八里湖新区,只见一条条马路四通八达,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让人眼前为之一亮。南望匡庐,远山如黛,雄姿挺拔;近观碧湖,湖水如眸,绿荫丛丛。跨越八里湖大桥,远眺水天一色,碧波潋滟,山水相映,如诗如画。

  月月都有项目启动,月月都有工程竣工。四年来,八里湖新区全力推进了五个一批158个项目建设,建成道路200多公里,园林绿化160万平方米,各类房建180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政府投资150亿元,带动社会投资400亿元。

  八里湖大桥、八里湖公园、城市展示馆、博物馆、新区学校、新区医院等30个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市民服务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市委党校、房产交易中心、中航城、特色小镇等128个项目快速推进。国际金融中心、水岸莲华、九龙新城等项目成功落户并开工建设,尤其是333米高的国际金融中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宁汉之间第一高楼、九江新地标。

  随着一大批基础设施工程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一大批社会项目和开发项目相继落户建设,新区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基本完善,商业氛围和人气指数不断提升,城市展示馆从2012年元旦开馆以来,接待各类学习参观人员32万人次,为全国各类城市展示馆年均接待人数之最;海韵沙滩免费开放后,高峰期一天接待人数可达2万人次,这些精品优质工程已经成为九江旅游的新景点和城市的新名片。八里湖新区“行政文化中心、商业居住胜地、休闲观光乐园”的蓝图正逐步变成现实,66平方公里的新区版图处处活力尽显、魅力无限,成为一个万众瞩目的生态文明建设样板新区。

  四年来,我们目睹前所未有的格局变化。春秋战国时期,九江地处吴头楚尾,当时并未设立专门的行政区,人口稀少,居住十分松散。直至西汉初年,江西有了行政版图,设南昌为豫章郡,下辖18个县,柴桑即为18县之一。行政机构设于现在的八里湖和赛城湖一带,这里也就成了九江历史的发源地。此后,由于湖区生活不便,九江城慢慢地移向紧靠长江江岸的高地上,并由此逐步固定。九江城也因此一直偏坐于沿长江岸的狭长地带。八里湖的开发建设,使九江市中心城区面积从60平方公里扩大到120平方公里,彻底改变了九江城市建设2000多年来围绕“两湖”(南门湖、甘棠湖)打转的格局,使九江的城市发展空间豁然开朗,奠定了九江成为中部地区大城市的空间基础。市中心城区拆除旧房面积达700多万平方米,新建面积2000多万平方米,新建高层楼房700多栋。市本级城建投入450亿元,超过前30年的总和,城市化率由2008年的40.75%提高到现在的44.38%。“大九江”格局已现雏形。

  四年来,我们感受前所未有的品位提升。九江老城区人口稠密、建筑密度大、建筑容积率高、交通拥挤、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城市品位和形象一直难以有效提升。八里湖片区位于九江市中心城区西侧,东起长江大道,西至赛城湖东岸,北起长江,南至昌九高速公路及九园路,用地范围约60平方公里,其中水面18.29平方公里、绿地18.29平方公里,建设用地22.47平方公里。良好的生态条件和先进的建设理念,必将使之成为一片风光旖旎、生态优良、宜居宜业、宜游宜憩魅力新区,从而大大提升九江城市品位和形象。

  四年来,我们体会前所未有的带动作用。八里湖新区的开发建设,将让九江获取几万亩城市建设用地。通过这些土地的科学运作,可以获取大笔建设资金,一方面用于新区的自身建设,另一方面可以投入到工业的建设中,很好地解决落后地区推进工业化投入不足的难题,快速推进九江的强工战略,从而带动各行各业共同繁荣发展。

  走向“八里湖时代”,是九江在加快发展过程中抓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成功实践。因为新型城镇化一头连着新型工业化、一头连着农业农村现代化,只有把城市建好,才能为工业的发展、服务业的发展搭建平台,提升产业承载能力;才能为百姓就业提供宽广的渠道;才能为百姓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走向八里湖”,九江找到了一个赶超发展、改善民生的支点,并利用这一支点撬动了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撬动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这四年“成绩单”上,九江用神来之笔画出了一道道非常亮丽的弧线:财政收入从2008年的66亿元增加到去年的220多亿元,短短四年连续突破了100亿元和200亿元大关;固定资产投资由2008年的464.51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326.33亿元;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由2008年的833.06亿元增加到去年的3006.90亿元,比2008年翻了近4倍;外贸出口由2008年的2.6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35亿美元,4年间增长13倍多;从2009年到今年上半年,全市工业投入达3000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市财政收入突破150亿元,财政总收入总量位居全省第二,增幅稳居全省第一。

  诚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2009年9月在九江考察时所言:“我感受到九江正蓄势待发,腾飞向上,真正看到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景象”。2012年12月,李克强同志再次来到九江考察调研,并在九江主持召开区域发展与改革座谈会。这是李克强同志在十八大之后到地方视察的第一站,也是三年中两次来九江。他指出:“上次来九江正蓄势待发,现在九江要乘势而上,努力创造新的辉煌。”

  今年4月23日至24日,新任江西省委书记强卫来九江考察,对九江的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百闻不如一见。看了九江的产业发展、城市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港口、开发区发展,印象非常深刻。这几年,九江市委、市政府和广大干部抓住了这个机遇,善谋实干,真正掀起了大开放、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热潮,的确鼓舞人心,很激动人心。九江‘两区互动、强工兴城’的做法切实可行,行之有效。九江的干部精神状态很好,招商引资力度很大,建设速度很快,体现了实干精神。从这几年的实践和效果充分证明,沿江开发的效果正在显现,省、市推进沿江开发的战略是完全正确的。”

  秋天是收获之季。7月下旬举行的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要集中力量加快推进昌九一体化,着力构建“做强南昌、做大九江、昌九一体、龙头昂起”的生动局面,打造支撑江西经济崛起的“双核”。省委、省政府把九江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前所未有,这正是九江争得应有地位的体现,也必将为九江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穿越岁月的河流,四年的时间不过是短暂一瞬。然而,在赣北大地,在1.8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场强工兴城的传奇正在演绎,一部筚路蓝缕的创业史诗正在书写……沧海桑田的历史巨变,破茧化蝶的华丽转身,必将永远载入九江发展的史册。(文 九江日报记者 张雷 龙群 姚星宇)
 

相关阅读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我是网站编辑,网站事务点我联系 - 提供新闻报料,点击这里联系我 - APP、微博、微信、新媒体业务合作点我

融合微信号、微视频、头条号等媒体号的九江地区门户网站! 九江视窗网 JJSCW.COM.CN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九江视窗传媒有限公司 - 赣ICP备13004140号 -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