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库 > 摄影欣赏

艺苑天地:孙青峰

2016-01-08 14:17:22 来源:江南都市报

   [九江新媒体JJXMT.CN] 孙青峰,1964年生于江苏省如皋市,中国民主同盟九江市文艺支部盟员。现为中国书画研究院理事、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专业舞台美术设计师,东方书画艺术家协会高级书画师,渊明书画院名誉院长,九江写生画会秘书长,庐山区美术家协会理事。出版个人画册《中国当代美术家——孙青峰》(全国公开发行),绘画作品荣获九江市政协成立60周年书画展一等奖,2006年全国手绘大赛三等奖,陶知行诞辰110周年全国优秀奖。作品入编《美术大观》《中国书画艺术博览》《当代中国书画艺术》等国内大型专业刊物。参加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剧制作中心、西安电影制片厂、江西电视台、江西电影制片厂等拍摄多部影视剧场设计绘制工作。

个人照片.jpg
 
个人照片
 
  长期从事艺术创作及美术教育工作,1999年创办“青峰画室”,为全国各大院校输送了大批美术专业人才。书画作品风格独具特色。2015年江西省电视台教育频道,九江电视台均对其进行了专访报道,多幅作品被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内外爱好人士所收藏。
 
心象和诗意的追求——读青年画家孙青峰的油画
 
  十五年前就认识了孙青峰,知道他视书画艺术为生命,坚持不懈,书法,国画,油画皆有一定造诣。但真正让我动了评论之心的还是他2013年出版的画册里收入的人物画《红与黑》。鲜明的矿工形象一下映入我的脑海,撞击到我的心灵,久久不能释怀。从而使我联想到著名画家罗中立的油画《父亲》:面朝黄土背朝天,混着泥土的汗水,深邃不见的眼,是农民一生的缩影。
 
  丰子恺说:“艺术鉴赏时最先由感觉,其次动感情”。孙青峰的《红与黑》画的也是一个农民,不过是在淘金热潮中背井离乡,在煤矿里挖煤变为矿工的农民。写实的手法,细腻的笔触,准确地刻画了矿工的生存环境和复杂心理。黑白灰加上些许血迹般的红色,营造了一个真实、恐怖而又令人窒息的氛围。那深埋在地下亿万年的黑金被涂上了火焰般的红色,令人联想起火葬场。煤矿是一个充满水火危机的地方。千百年来,酿成了多少悲剧。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双象被烤焦了的手:骨骼、指甲显示的是三十来岁的年纪,充满皱褶的皮肤显得那么苍白,双手僵硬有力但好像在微微颤抖;接着看到的是因为常常要喝水而显得略微干净一点的厚厚的嘴唇和几颗黄牙;再接着看到的是掩盖在手指后面的半只眼睛,眼尾的三条皱纹记录着他人生的磨难,春夏秋冬的风雨无阻,打工岁月的奔波劳作;在坟墓般令人窒息的黑红的背景映衬下,更使瞳孔流露出虽恐惧却依然存有希望的光芒。这就是没有多少文化技能,只能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农民工的真实写照,多么地撼人心魄!
 
  这幅作品画出了矿工的灵魂,揭示了体现人本主义的安全生产的社会问题。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矿工的形象,而是通过这一形象提醒社会如何关注并切实解决来自贫穷落后地区农民工的福利和生存大计。
 
  孙青峰深谙农民的困苦,懂得农民的欢乐,更理解农民的需求。《红与黑》堪称他的神来之笔,表现了他在构思时就已经心底波澜暗涌,聆听到内心的震撼。因此能够激起读者对于矿工由衷的关爱、同情和强烈的责任感,激起我们发自内心的感情波澜,而不只是一声悲天悯人的长叹。
 
  罗丹说:“像在艺术领域的其它部门一样,诚挚是唯一的法则”。诚挚的作者创造了诚挚的作品,赋予作品强大的生命力,不禁让人感叹艺术感染力可达如此境界。当我们凝视一个地下煤矿里的矿工时,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它已经涉及了人类的灵魂。
 
  在孙青峰的油画作品中,还有一类写实写意兼容的风景画,比如《荒原》。也是黑白灰为主的色调,描述了一片死气沉沉的景象。近景是一台遗忘在田野里的手扶拖拉机的残骸,远景是一片荒原,找不到一点绿色。昔日的这里曾经是”风吹稻花香两岸“的世外桃源,如今变成了毫无生机的荒野。简单的构图,单一的色调,却表现了一个深刻的主题,引起了读者的思索。这是改革开放期间,大批农民工外出打工产生的后遗症。如今,农民赖以生存的手段不是种田,而是做工。致使大片农田荒芜。而大量的公路铁路建设和房地产发开发,致使可耕农田萎缩,原本以绿色为主基调的家园,变成了灰色。虽然这幅画在构图细节上还有所欠缺,还有修改完善的空间,但总体上很成功。
 
  心象和诗性是中国油画的追求。油画虽是西方艺术语言,但经百年探索,中国人已经能够比较自如地运用油画的语言来表达中国人所要表达的内在情感和思想观念。孙青峰的写意国画山水颇有造诣,也试图将写意的意境糅合进这幅油画。但是很显然,在写意性的探索方面,国画家对写意性的把握是目前油画领域难以企及的。尤其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本体,还没有深入到国画领域的深度。我们可以画心象,但是提炼和概括的结果也要依存于客观的物象,去概括物象的特色,而不是单纯地去追求视觉冲击力和艺术表现力。
 
  中国的油画不可能是重复西方的油画,也不可能用油画画纯粹意义的中国画。所以中国的油画要加强自己的创造性。一边从事中国画创作一边从事油画创作的双料画家刘海粟,将石涛的用笔转化为他油彩的笔触,画出雄奇朴厚的黄山油画风景。对焦点透视研究最为深入的颜文梁,则在他貌似写实的风景空间,不动声色地融入了许多为营造诗境而改变了的意象光色。
 
  孙青峰认为,理论性的东西是建构在创作的基础之上的,反反复复地画,在不断地修改中去探索去体会才会有所收获。技法不在乎多精,而在于运用得当。如今,许多学画人画得多、想得少,被浮躁的社会气氛所左右,很难画出好作品。
 
  要真正地达到心象和诗性,就要在吃透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同时,还要吃透西方油画语言本体的精髓,把这二者进行深层地融合,才能成功地表现心象、表现诗性。
 
  在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中不断提高绘画技艺的孙青峰值得期待!
 
  文/何云海(原央视夕阳红栏目书画节目主编、书画评论家、作家)
 
51936349619142616.jpg
 
127412878922968072.jpg
 
308515623935428655.jpg
 
383022349672913352.jpg
 
437533631669342486.jpg
 
792949085362007436.jpg
 
901895485902992438.jpg

相关阅读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我是网站编辑,网站事务点我联系 - 提供新闻报料,点击这里联系我 - APP、微博、微信、新媒体业务合作点我

融合微信号、微视频、头条号等媒体号的九江地区门户网站! 九江视窗网 JJSCW.COM.CN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九江视窗传媒有限公司 - 赣ICP备13004140号 - RSS